【导读】

 近年来,伴随市场对安防产品的需求激增,国内安防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安防产品也大量出现。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经不起市场和时间考验的安防产品,不得不选择退出市场。与之相反,一些凭借过硬技术及优良品质的企业和产品却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本期《选材指南》即从全国范围内精选深圳市深创远、北京铭远两家优秀安防厂商和代理商,向读者展示我国智能安防市场的新发展。亦配合相关文章,了解安防行业的发展新趋势,希望在此类建材的选材上,可以给读者带去有益的参考。

Zigbee技术·家居智能安防的新宠

还记得315晚会现场那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实验吗?大家加入一个免费的公共WiFi,手机连上现场无线网络信号,打开消费类软件,然后惊人地发现,订单和消费记录统统被提取!包括你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甚至哪天几时你看了一场什么电影……所有信息不翼而飞。

WiFi的使用已经司空见惯,尤其是对于智能家居来说,由于无线通信技术缺乏统一协议而不得不使用WiFi,但容易泄露隐私的现象却被业界诟病已久。

而ZigBee的出现着实让业界欣喜,因为它是一种新兴的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无线网络技术。它是一种介于无线标记技术和蓝牙之间的技术提案,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最重要的是,它安全。

纵观智能家居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家居从有线到无线的发展是一次巨大跨越。有线技术除了X-10,PLC-BUS之外,几乎没有专门针对智能家居行业制定的通讯技术。而有趣的是X-10电力线载波技术甚至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研制成功并开始应用于家居自动化领域了。在我们国内也是2000年左右就被引入并开始推广,但是市场局面一直难以打开。难以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除了设备成本与人们需求不匹配之外,还在于技术本身的种种问题。所以虽然电力线载波技术产生地非常早,但是人们还是不停地从其他领域寻找合适的有线技术开发智能家居产品,甚至自创私有技术协议进行产品开发。当然因为各种有线技术都有其优劣势,所以一直群雄相争各分天下。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智能家居行业一直温不火,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行业规模也一直较小。

而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智能家居的建设。首先,在安装上避免了工序复杂的开墙凿洞;其次,大大简化了产品设备之间的联系和调度模式。与此同时,无线通讯技术的优劣也是直接影响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稳定和安全的决定因素。

无线技术就像语音通讯技术的发展一样,从最初的电报到实现实时语音通信的有线电话;再到无线“大哥大”、GSM移动电话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如今“人手一机”了。从最弱的RF433/315MHz等点对点技术开始就试图寻找一个稳定且廉价的无线智能家居技术方案,而通过比较RF射频技术、蓝牙(Bluetooth)、Wi-Fi、Zigbee、Z-wave等五大无线技术后我们发现,Zigbee技术灵活的组网方式、智能联网修复、互为中继、低功耗、低成本等特性是目前为止最能满足智能家居系统较为稳定、灵活和安全性能的特点的无线通信技术。

ZigBee技术的安全性较高,其安全性源于其系统性的设计:采用AES加密(高级加密系统),严密程度相当于银行卡加密技术的12倍;其次,ZigBee采用蜂巢结构组网,每个设备不仅能通过多个方向与网关通信,保障网络的稳定性;每个设备还具有无线信号中继功能,可以接力传输通讯信息把无线距离传到1000米以外。另外,其网络容量理论节点为65300个,能够满足家庭网络覆盖需求,即便是智能小区、智能楼宇等只需要1个主机就能实现全面覆盖;最后,ZigBee具备双向通信的能力,不仅能发送命令到设备,同时设备也会把执行状态和相关数据反馈回来。此外,ZigBee采用了极低功耗设计,可以全电池供电,理论上一节电池能使用2年以上。

Zigbee是IEEE802.15.4协议的代名词。根据这个协议规定的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这一名称来源于蜜蜂的八字舞,由于蜜蜂(bee)是靠飞翔和“嗡嗡”(zig)地抖动翅膀的“舞蹈”来与同伴传递花粉所在方位信息,也就是说蜜蜂依靠这样的方式构成了群体中的通信网络。而Zigbee也因为具备密封这种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的特点,因为命名为 “Zigbee”。

简而言之,ZigBee就是一种便宜的,低功耗的近距离无线组网通讯技术。而如今,在315曝光传统WiFi充满安全隐患的情况下,zigbee一统江湖成为智能家居新宠,应该是指日可待。

             

智慧城市建设的误区与难点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进入了与工业、农业、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融合发展阶段。这种深度融合又直接反映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上,反映在城市建设快速向智慧化道路上的进展。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发达国家已经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经济发展和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欧盟制定了智慧城市框架,美国提出加强智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智慧应用项目的经济计划,韩国、日本先后推出U-Korea、U-Japan的国家战略规划,新加坡提出了2015年建成“智慧国”计划等。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推动下城市建设的必然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体现。

就国内而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化进展迅速,中国的城镇化率也不断提高。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动,信息已经成为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城市建设不仅需要自然资源,更需要信息资源。向智能型方向迈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对城市建设来说,这既是战略选择也是现实要求。建设智慧城市,只有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融合到城市建设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巨大推动力。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信息化进程中,智慧城市建设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和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提高城市服务大众能力的必然选择。但是智慧城市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还存在着很多误区和难点,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进步。

五个误区

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有智慧城市概念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今天智慧城市的内涵又有了新的内容,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又有了新的方向。现在,我国超过 300个城市相继提出要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有80%以上的二级城市也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这体现了我国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魄力,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应该注意到,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前所未遇的工作,不可否认的是,建设过程中各种问题不断侵扰着建设工作,认识上的误区会使建设过程走弯路。

误区一:有些城市的管理者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信息产业部门的事,属于信息技术范畴的事,技术越先进越好。的确,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今天刚做完的技术规划,明天就可能由于出现了新的技术显得“落后”,因此不断追求新技术的建设规划可能会是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以技术为风向标的建设,让技术牵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鼻子,最终可能导致建设结果与实际需求相距甚远,或者建设了先进的系统但与城市发展阶段不相吻合,造成建设浪费,背离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本意。

误区二:建设好了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就完成了。不可否认,物联网的出现给城市建设确实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带来了发展契机,使数据收集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基础是信息技术,数据整合和存储是关键,在建设中数据采集、使用或成为根本保障。有人这样来定义智慧城市:所谓智慧城市就是指把感应器嵌入到城市的各种物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为城市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这种定义方式在一定意义上突出了物联网的重要性。不错,物联网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而且物联网的数据把真实世界虚拟成了数字世界,使人们可以“坐在屋中观天下”。但是,光有数据的整理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部,物联网的建立也只是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物理上的建设代替不了科学治理,何况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是如此深厚。

误区三:智慧城市建设短期内就可完成。花钱可以在短期内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可以建设高水平的信息化系统,高质量的社会保障设施,较全面的信息收集系统,但不可否认的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使城市居民享受更好的社会体验和服务。谁都不能忽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市民素质提高。这就像我们常说的穿背心进五星级酒店一样,硬件上去了,素质还要匹配。诚然,整个城市市民素质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考虑市民素质提高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考虑提高城市精神文明水平。同时,智慧城市建设还需要那些实实在在的使用者能够使用,会使用,愿意使用,真正给市民带来实惠。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因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要求不会停止,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是社会发展的永恒目标。

误区四:与技术厂家合作,参考他们的技术方案就可以基本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处处可见厂商的身影,可以说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技术厂商的帮助。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就厂商而言,技术方案虽好,恐怕难以像城市管理者们那样对本地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做好全面、长远的规划,需要从城市全面发展的角度进行顶层规划,仅仅一套技术方案所能涵盖城市的宽度、广度、深度恐怕是有限的。从这点上出发,政府部门需要既看眼前的建设需要,更要看到长远的建设要求,既要尊重技术厂商的建议,也要清楚城市百姓对智慧城市的期望,避免走偏,落入技术导向误区。

误区五:智慧城市建设就是传统城市建设的智慧化。其实仅从建设监督来看,这种观点似乎是正确的。不可否认,智慧城市建设首先面临的是城市的建设,但传统城市建设基本上是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这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之一,更多的还需对城市进行智能化建设和智慧化改造,从城市智慧管理角度进行信息收集、存储、管理、应用等方面考虑,那种大兴土木式的建设方式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正确方法。  

四大难点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与信息化建设初期很相似。要防止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孤岛变为现在的数据孤岛,硬件重复建设变为现在的数据重复存储,分立的信息化平台变为现在的信息化平台数据结构各自独立。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尤其需要顶层设计,只有认真进行顶层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新的信息孤岛出现。

当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重点大致可分为社会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四个方面。在智慧城市中,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信息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因此,智慧城市建设有几个难点需要注意:

第一,数据的整合和协同。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是数据资源的建设和整合,要将处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系统、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海量数据融合和互用,深度挖掘数据资源,形成新的支持决策的数据源。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除了硬件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数据资源建设,没有数据就没有智慧产生的根源,就没有构架在数据整合开发基础上的智慧决策。

第二,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了解城市需求,基于城市需求进行顶层设计,建设才不会跑偏。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是让百姓满意,充分了解城市居民的主体需求是建设的关键之一。要洞悉IT技术的发展,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建设智慧城市要从城市的实际出发,要依据本城市的基础,找到本城市建设发展的突破口。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一步一步来,闭门造车搞不好智慧城市建设。除了要依靠已有的建设经验以外,还要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思想新内容。在这点上,需要看看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看看别人是怎么一步一步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从中找到启发自己的地方。

第三,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将信息的处理作为核心内容,信息流将成为城市运转的“血液”。可以说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硬件是支撑,海量数据是基础,数据的融合、开发是核心,激发城市信息化活力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城市管理者占有着在城市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最大量的数据资源,从这些各式各样的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第四,信息安全将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难题。海量信息的搜集存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须,同时也让信息处于安全风险之中。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初期,信息安全的关注应该是重中之重,也是难点。

智慧城市需要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要防止急于求成,还要注意不能落入技术导向的怪圈。在智慧城市发展道路上还有很多难题需要逐步破解,要破解这些难题需要集各方专家的大智慧和城市建设者们的不懈努力。


数字矩阵·城市管理的大脑

大华•引领智能交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