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树简介

 雨树,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落雨的树。这种树的叶子长约40厘米,晚上卷成小团,把水汽凝结在里面,一夜间可饱吸0.5-1千克的水,待第二天太阳出现后,叶子便慢慢展开,常常会把水滴洒在路人身上,不知情者还以为是下雨呢。

中文学名 : 雨豆树 ,Raintree

拉丁名: Samanea saman Merr.

别 名: 伊蓓树、雨树 、雨木

市场俗称:(琥珀木、南美胡桃木)

科 名: 含羞草

属 名: 含羞草科

产地分布:热带美洲、西印度

 雨树(学名:Samanea saman (Jacq.) Merr.)是豆科雨树属植物,无刺大乔木;树冠极广展,干高10-25米,分枝甚低;总叶柄长15-40厘米,羽片及叶片间常有腺体。花玫瑰红色,组成单生或簇生、直径5-6厘米的头状花序,生于叶腋。果瓣厚,绿色,肉质,成熟时变成近木质,黑色;种子约25颗,埋于果瓤中。花期8-9月。

雨树1.png

二、雨树的生长环境及主要特征

雨树为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雨林树种。性喜光湿热、耐旱、耐瘠薄,粗生、速生树种之一。对于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土壤肥沃、湿润、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丘陵和平缓坡地生长较快。在瘠薄、石砾、黏土板结地生长缓慢、干形较差、主干短、生势较差。

该种生长迅速,枝叶繁茂,可为园庭绿化树种。果味甜多汁,牛喜食之;在南美及西印度群岛常植作收场荫蔽树和饲料树。幼树木材松软,老树材质坚硬,可做车轮。

雨树2.png

雨树为落叶乔木,平均高达24米。雨树心材褐色,在径切面有深色条纹;边材白色或黄色,生长轮明显。其木材性质表现为,色泽柔和,纹理清晰;无特殊气味和滋味;纹路略斜;结构紧密,均匀。

雨树木头.png

木材重量轻;硬度中,干缩甚小,气干密度0.557g/cm3。雨树的平均寿命可以到200年以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雨树,伞冠高度达180.8米,直径59.6米。躯干直径达2.8米,高19米,有500年树龄。

三、雨树的主要价值

雨树粗生、速生、耐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广,树姿优美,树冠扩展。材质优良,适作为用材和造纸材的速生丰产林树种发展。也是香草兰、咖啡、可可、胡椒及肉豆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遮荫树种和紫胶虫寄主树种。

木材散孔材,纹理略直,结构细致,边材灰白色,不耐腐,易被虫蛀。心材褐色,耐腐、轻软、切面平滑有光泽,干燥后不翘不裂;木材必须经过防虫防腐处理供制家具、雕刻、门、窗、箱板等用材。果作饲料,叶作绿肥,果肉含有糖分,可制酒精。

雨树地板.png

雨树木质色泽柔和,纹理清晰,结构紧密,不易变形,坚硬而富有弹性,线型简练,而且带有黑金。富有美饰效果的色泽纹理,充分显示材质本身的质感和丰厚的自然美。

能够带出空间的质感,显示出低调的奢华,稳重却又富有生气,宁静又不失遐想,彰显主人的设计品味。是一种优质的家具木材。世界公认的好木材,设计师的首选。当前消费者所青睐的装修风格。

四、雨树的分布范围

雨树原产于热带美洲,广植于全世界热带地区,尤以厄瓜多尔居多。据记载,菲律宾已作为有潜力的商品材树种。中国台湾、广东、福建、海南和云南有引种栽培。为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雨林树种。性喜光湿热、耐旱、耐瘠薄,粗生、速生树种之一。

五、雨树的繁殖方法

1、采种

荚果由青色转变呈棕色至黑褐色时为成熟。成熟的果实长时间挂在树枝上,由于风吹日晒,种子自然脱落,可在树下收集。收集后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当果荚干而脆后,用木棍敲打,种子脱出,扬净杂质即得种子。千粒重233克。一般将种子置于通风干燥阴凉处,可贮藏1年以上,用低温贮藏可以保持数年。

2、播种

苗圃地宜选择在土壤结构好、疏松、排灌方便且阳光充足的地方。起畦作床,要求床面平整。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催芽处理,用2倍于种子体积的90℃热水浸种24小时(自然冷却)后,将种子洗净晾干,撤播在苗床上,用小木板将种子压入土中,覆土0.5-0.8厘米,盖稻草或用遮光网搭荫棚遮光,以保持床面湿润,每天早、晚淋水1次。约6大左右开始发芽出土。出苗达1/3强时揭开稻草,发芽率达90%以上。

用芽苗移入营养杯栽培,分床栽培则以20厘米×20厘米株行距为宜。移植后中午至下午3点要遮荫,约6天苗木恢复生长后可不再遮荫,每天早、晚淋水1次。以后按照苗圃常规加强管理措施,3个月苗高达40厘米,半年苗高达80-100厘米,可以出圃栽种。

3、抚育

幼苗栽种后要加强抚育管理措施,3个月后进行穴状除草、松土、扩穴、施复合肥1次,每株约50克。在3年内,每年抚育砍杂灌,穴状除草、松土、施肥、修枝整形等2-3次,以后仍要坚持每年抚育管理1次,特别要注意清除藤蔓的缠绕,以培养优良干形。

 

参考文献:科属系统按 APG IV 设置,拉丁名、中文名以《Flora of China》为基准,分布及知 识延展内容以《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相关的 SCI、 CSCD 收录的期刊文献为基准。